今天我們來公布下征集到的民族習俗,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呢?看完回復,編輯又森森地被福建、閩南地區的網友們感動到了,你們真的好熱情,好主動。北方的朋友們,請你們動起來,幫助家鄉上頭條!
閩南地區
吳家小哥:(福州連江縣黃岐半島)每逢元宵我的家鄉都會游海神,海神就是手工做的巨大的仙人頭像,是海上風調雨順的象征。通常正月十一海神隊伍就開始游街,花燈、儀仗、鼓樂…熱鬧非凡。到了正月十五,就有更為正式的游街儀式,龐大的隊伍在家家戶戶門前停下,接受人們的禮拜,最后在碼頭邊火祭,寓意海神升天,給沿海帶來安定和平。
游海神
Aringyue :(廈門)七月份一整個月都是“鬼月”。夭壽啊!從農歷七月第一天開始叫“鬼門開”,要在家做祭祀、擺桌、招待“好兄弟”。自此的一個月開始,每條街區都有自己特定的“普渡”日,到了普渡日當天,這條街上的每一家都要擺酒桌,等“好兄弟”們吃完了就要燒紙錢,然后一家人才開始吃飯。一直到農歷七月最后一天晚上再擺一次酒桌,送走“好兄弟”。這一個月有很多規矩,比如不能去海邊游泳啊,不要半夜洗衣服啊,甚至不要去腿毛。
魚丸沒有餡:抬佛游街。
古佛巡游節
編輯的話:這也是位沒有留家鄉名字的網友。編輯經過努力的搜索,發現了下面的這段話,不知道是不是魚丸沒有餡朋友所提到的風俗。
有一種叫“古佛巡游節”的日子,就在正月舉行。有一年我去武夷山旅游,趕上過一次——農民們抬著廟里的好幾尊佛像游行,還有好多穿著袈裟的和尚念經。凡是經過的商鋪都出來放鞭炮,并敬上香燭和煙酒,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和安康幸福。
孟區回眸:(閩南地區)我們閩南地區每年的正月初八,家家戶戶都會在晚上拜天公,十二點整煙花,鞭炮響遍了整個天跡。
拜天公祭品
江漸滬+西南地區
華夏宜主子格格:(宜興)江蘇宜興過年蒸米團子,帶餡的。至少有一籠是青團。